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审计风采
高邮城下,铁血铸就胜利的丰碑
发布日期:2025-09-03 14:11      浏览次数:

音频文字: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些地方注定被铭记,因为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荣光。在江苏省高邮市中心,矗立着一座青砖黛瓦、古朴肃穆的民国时期公园礼堂。这座礼堂,见证了日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投降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,更彰显了苏中抗日坚持斗争、夺取最后胜利的万丈豪情。
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,蒋介石密令华中日军“维持现状”,要求所有的日伪军不得向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投降,等待国民党军队接收。彼时,部分苏中城镇仍处于日伪军控制之下,战略要地高邮城便是其中之一。

位于江苏中部的高邮城,南临扬州,北靠两淮,西倚运河,战略位置重要,成为国民党进攻华中解放区的必经之路,城内驻有日军1100余人及伪军5000余人,他们在国民党撑腰下,对新四军的投降通牒置之不理。

由于战略上的重要性,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多次向中央请求优先攻打高邮城。1945年12月19日,华中野战军第七、第八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共15个团向高邮城周边地区同时发起攻势。到20日中午,高邮城已处于新四军的包围之中。日伪军借着城内易守难攻的优势仍在负隅顽抗,最终我军在25日雨夜发动了总攻。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,越过开阔地,横跨护城河,架云梯攻上城墙,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白刃战,在26日凌晨迫使日伪军缴械投降。此役共歼灭日伪军6000余人,缴获大批武器弹药,解放了高邮全境,为华中解放区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当日凌晨4时,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,在日军“洪部”礼堂主持了驻高邮日军投降仪式,一向不愿张扬的粟裕司令员悄悄地站在了人群中观看了受降仪式。

高邮战役的胜利,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大成果,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、团结奋斗的生动见证。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回望,高邮城下的铁血荣光依旧闪耀,它激励着后人不忘来时路,继续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勇前行。举行受降仪式的礼堂今天已作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,如今伫立在旧址前,耳边似乎仍能听见1945年冬日高邮城胜利的呐喊。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,铭刻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、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。

主讲人感悟:

高邮战役的胜利,不仅是军事上的重大成果,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抗战、团结奋斗的生动见证。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的存在,不仅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深刻铭记,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奋勇前行,谱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。

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,以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信念,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重要责任,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,为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高邮红色印记:

高邮,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。作为革命老区,高邮拥有各类烈士纪念设施168处。

1945年12月,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新四军发起高邮战役,共歼日军1100余人、伪军5000余人,这是抗日战争中华中军区对日伪军的重要战役。位于高邮市熙和巷70号的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,是日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投降的重要见证。此外,高邮还有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周山镇等,周山、毛伯勤、张轩、徐川青等烈士的英勇事迹,也永远铭刻在高邮人民心中。这些红色印记,是高邮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(徐鹏)


42 附件 口述历史致敬英雄抗战作品活动(高邮)(2).zip